春秋時代,晉獻公派大夫士蒍(ㄨㄟˇ)給二位公子各築一座城,一座築在蒲邑(今山西省隰縣西北),給公子重耳;一座築在屈邑(今山西省石桉縣)給公子夷吾。
士蒍奉到這個命令之後,覺得很為難,因為這兩個城築得太堅固既不好,不堅固也不好。他經過再三考慮之後,決定還是築得不堅固比較好些。於是便偷工減料,在城牆裡填塞了許多柴草,馬馬虎虎築好了,便交給兩位公子去接收。
公子重耳是個賢明的人,不願多生枝節,便馬馬虎虎接收了;公子夷吾卻不答應,而且據實報告了獻公。獻公知道了,很生氣,便把士蒍召了來,嚴辭訓斥了一頓。士蒍爬在地下磕著頭,回答說:「我並不是不能築成兩座堅固的城,而是有一片苦衷的。我曾聽說過,沒有禍事而顯得憂戚,一定會招本來禍事;沒有戰事而從事築城,一定會招來戰事。我當時奉命去築城,如果不去,就是違抗命令,這是不敬;如果我把城築得很堅固,將來難免不被敵人占領,那時不容易攻打,無異幫助了敵人,這是不忠。不敬、不忠都是有罪的,所以我為了顧全這兩點才這樣做的。現在城雖不堅固,但只要主公能夠修德安民,兩位公子就會很安全,根本就用不到築城,而且,說不定三年之後就要對這兩城用兵,那時對主公而言,就更不用堅固了。」
獻公聽了他的話,還以為他是巧辯,士蒍退了出來,心裡很多感觸,便吟出三句詩:狐裘尨茸,一國三公,吾誰適從?」這意思是說:用狐皮做的皮衣毛色是那樣雜亂,好像一個國家有三個君,教我究竟遵從那一個呢?
果然,後來驪姬陷害公子申生,申生回到自已的封地—新城(在今山西省聞喜縣東),便自殺了。公子重耳和公子夷吾也不免自危,各自回到蒲邑和屈邑去了。驪姬自然不會放過他們兩人,又慫恿獻公殺害他倆。獻公便派寺人披率兵去攻蒲邑,因為城池不堅,毫無困難的便把城攻破了,公子重耳倉惶逃走,又被寺人披追上了。可是寺人披也有一片苦衷,他知道公子重耳是無辜的,不忍殺他,可是君命難違,只得割下重耳的一角衣服,回去覆命,而讓重耳逃脫了。
而公子夷吾呢?當獻公派賈華率兵到達屈邑的時候,夷吾自知難守,也便棄城逃奔秦國去了。
士蒍當初築城,的確是有先見之明,他知道獻公寵愛驪姬,三位公子都非驪姬所生,遲早總會出事。如果把兩座城築得太堅固了,那麼兩位公子一定擁兵自守,晉國便要陷於內戰之中了。
※喻事權不統一。「左傳」僖五年:「狐裘尨(ㄆㄤˊ)茸(ㄖㄨㄥˇ ),一國三公,吾誰適從?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