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於漢代劉向的《新序·雜事》。
這本書裡記載道:「葉公子高好龍,鉤以寫龍,鑿以寫龍......是葉公非好龍也,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。」
春秋戰國時,有個叫沈諸梁的人,字子高。因為楚王把葉地封給了他的父親,後來他繼承了父親的封地,所以人們稱他葉公子高。他非常喜歡龍。天上的龍神聽說葉公如此喜歡它,就打算前去拜訪葉公。
有一天,烏雲滿天,不一會兒,雷聲大作,原來是龍神從天而降,前來拜訪葉公。當它的頭剛湊近葉公住房的窗子時,尾巴已經甩到了正廳。葉公見了真龍後,嚇得面色如土,拔腿就跑。
由此可見,葉公並不是真的喜歡龍。後來人們用「葉公好龍」來比喻喜歡空談而不敢面對實際。有時也指名義上愛好某一事物實際上並非的如此。
文化課教材:葉公好龍(成語故事)
作者: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【正見網2008年06月16日】
【原文】
子張(1)見魯哀公(2),哀公不禮。曰:「臣聞君好士,不遠千里以見公。今見公之好士也,有似葉公子高之好龍。葉公好龍,室中雕文盡以為龍。於是天龍聞而下之,窺(3)頭於牖(4),拖尾於堂。葉公見之,而還走,失其魂魄,五神無主。是葉公非好龍也,夫似龍而非龍也;今君非好士也,好夫似士而非好士也。」
(《莊子》逸文(據《太平御覽.卷三八九.人事部三○.嗜好》引))
【批注】
(1)子張:春秋時代陳國人,孔子弟子,聰穎好學。姓顓孫,名師,字子張。
(2)魯哀公:春秋時代魯國國君。
(3)窺:音虧,探望、偷看。
(4)牖:音友,窗戶。
【故事闡述】
子張去拜見魯哀公,魯哀公對他並沒有以禮相待。於是,子張便請人去轉告魯哀公說:「我聽說您喜歡賢才,所以不惜千里跋涉來拜見您。如今見到您所謂的喜歡賢才,其實就像葉公喜歡龍一樣。據說從前有個叫葉公的人,他很喜歡龍,居室裡全都雕著龍的圖案。天上的龍知道人間有如此愛龍的葉公,於是就親自到葉公家拜訪,它把頭伸進窗戶窺探,還把尾巴拖到堂屋內。葉公見到真龍後,返身就跑,嚇得面無人色、魂飛魄散。原來葉公不是喜歡真的龍,而是喜歡似龍非龍的假龍。現在您不是喜歡人才,而是喜歡那些似人才又非人才的人罷了。」
「葉公好龍」這句成語就是從這個故事濃縮而來,用來比喻言行似是而非,表裡不一的人。
【討論】
(1)如何看出葉公愛龍成癡?為什麼說葉公喜歡的是似龍非龍的假龍?
(2)就子張舉葉公好龍的故事,你認為要如何才能看出一個人的言行是否一致?請把自己的經驗跟大家分享。
【造句練習】
例:他常常說自己喜歡欣賞名畫,但是約他去看畫展時又不去,根本就是葉公好龍嘛!
【相似成語】
表裡不一;言行不一
【課後時間】
請列舉三個形容言行不一的成語。
參考答案︰心口不一、言不由衷、有口無心
FROM: http://big5.zhengjian.org/articles/2008/6/16/53337.html
——喻人的愛好,似是而非。「莊子」:「葉公子高之好龍,雕文畫之,天龍聞而示之,窺頭於牖,施尾於堂,葉公見之,五色無之,是葉公非好龍也。好其似隆非龍也。」
古時候,有人姓葉名子高,人們都管他叫「葉公」。這個人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偏好——好龍,因此舉凡他家裡所陳設、佈置和穿戴的東西,如:粱、柱、門、窗等,有的雕鑿成龍的花紋,有的雕成龍的樣子;其他如屋子裏面四圍的牆壁,也都給滿了一條條各式各樣不同姿態和形狀的活生生的龍;此外,甚至連他自己平時所穿著的衣服、被帳、帽帶等,也都分別繡上了龍的圖案,以顯示其對於天上的龍有特別酷嗜偏愛。所以人們一旦走進他的屋子,就恍如置身在另一個別緻的龍的天地之中,使人覺得如登天和仙境之慨。
由於葉公的好龍遠近聞名,有一天終於被天上的真龍知道了,便要親自到葉公的家裡來看個究竟。於是,天上的真龍翩然下降了,把頭從窗戶裡伸進來,尾巴一直拖在客堂之外。誰知素來偏愛天龍的葉公一看,竟是條活生生的真龍,登時駭得目瞪口呆,魂不附體,連視線都不敢同牠接觸,掉頭就往外逃。原來葉公所愛的,並不是真龍,而是一種似龍非龍的東西。換句話說,他愛的乃是專供裝飾和佈置用的假龍,實際上並不是真正愛龍。
上面這則寓言出於「新序雜事」,這是子張(春秋時陳人,姓顓孫,名師,孔子弟子)求紀魯哀公時,在他談話中所引的一個例子。因為當時子張聽說魯哀公喜歡結交讀書人,乃不遠千里迢迢,起早落夜的從數千里外趕到魯國,希望能在魯哀公那裡待下來。可是子張既到魯國,哀公接護他的通報七天之後都沒有出來迎見他,因此他便託人轉告哀公,並用了「葉公好龍」這一個例子,來譬喻當時的魯哀公並不是真正喜歡結交讀書人,而不過是借愛好結交讀書人的名義,而附庸風雅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