佛家認為,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為六塵。「一塵不染」本謂修道者達到真性清靜,不為六塵所汙染。
《景德傳燈錄•弘忍大師》中記述了一則以「一塵不染」為主題的故事。
唐高宗咸亨年間,弘忍大師要傳承法嗣(衣缽),召集七百余名僧人,要求每人自敘一偈(jì,佛經中的唱詞),以便了解各人的道行深淺。其中有位法號神秀的僧人,在寺院的廊壁上作了一首偈詩:「身是菩提樹,心如明鏡台。時時勤拂拭,莫使有塵埃。」弘忍大師見到後大為贊賞,讓其他僧人都來誦念此偈。
一天,負責舂米的慧能聽到此偈,感歎道:「確實很美啊!可惜,境界不是很高。」夜間,慧能在神秀的「高作」的旁邊也題了一首偈詩:「菩提本非樹,心鏡亦非台。本來無一物,何假拂塵埃。」假,憑借。偈詩的大意是說,已經是一塵不染了,還有什麽塵埃可掃呢?
後用「一塵不染」形容清淨廉潔,品格高尚。
宋代張耒(lěi)《臘初小雪後圃梅開》:「一塵不染香到骨,姑射仙人風露身。」
(王其方)
FROM: http://data.book.hexun.com/chapter-379-3-4.s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