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課教材(高級):不在其位,不謀其政
作者: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
FROM: http://big5.zhengjian.org/articles/2007/7/29/44965.html
◇◇◇ ◇◇◇ ◇◇◇
【原文】
子曰:「不在其位,不謀(1)其政。(《論語·泰伯第八》)
【註釋】
(1)謀:參與計劃。
【語譯】
孔子說:「不在那個職位上,就不參與規劃那職位上之事。」
【研析】
此章言不越職侵權。「不在其位,不謀其政」涉及到儒家所謂的「名分」問題。不在其位而謀其政,容易被人認為是「違禮」之舉,有僭越之嫌。這在當時(春秋末年)維護社會穩定,抑制百姓「犯上作亂」起到重要的作用。從另一方而言,「不在其位,不謀其政」就是要「安分守己」。人人各司其職,管好自己,就天下太平,或許那些繁瑣的法律制度,或有司人員也可以簡化,甚至不需要存在了。
【延伸思考】
1、腦力激盪:「不在其位,不謀其政」,什麼時候可以例外?
【教學引導】
1、團隊合作時,看到別人有難時……
2、你擔任過什麼班級幹部?給自己做的好壞與否打一下分數,並說明原因。
【相關資料】
名正言順
列子名叫列禦寇,是戰國初期道家的代表人物。
戰國時代,史疾為韓國出使楚國,楚王問他:「你在研究什麼學問?」史疾說:「我在研究列禦寇的學問。」楚王問:「列禦寇主張什麼?」史疾說:「主張正名。」楚王問:「這可以用來治理國家嗎?」史疾說:「當然可以。」楚王又問:「楚國盜賊很多,用它可以防範盜賊嗎?」回答說:「當然可以。」楚王接著問:「怎麼用正名來防盜?」
這時正好有只喜鵲飛來停在屋頂上,史疾說:「請問你們楚國人把這種鳥叫什麼?」楚王說:「叫喜鵲。」史疾又問:「叫它烏鴉行嗎?」楚王說:「不行。」史疾說:「現在大王的國家設有柱國、令尹、司馬、典令等官職,任命官吏時,一定要求他們廉潔奉公,能勝任其職。現在盜賊公然橫行卻不能加以禁止,就因為各個官員不能勝任他的職位,這就叫做:『烏鴉不稱其為烏鴉,喜鵲不稱其為喜鵲啊!』」
「名正言順」這個成語出自《論語》,表示名義正當,道理就講得通,也表示作事理由充分。
(出自《戰國策•韓策二》)
http://big5.zhengjian.org/articles/2004/5/5/26973p.html
【課後作業】
綜合以上的認識,你認為什麼時候該講究「名正言順」?什麼時候又不必固守這個觀念?請舉生活實例說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