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故事 成語智慧王 分類成語

——形容事情容易解決。「晉書」「杜預傳」:「今兵滅已震,譬如破竹,數節之後,皆迎刃而解,無復著手處也。」
  晉武帝(司馬炎)時,有一個名叫杜預的人,這個人不但見聞廣遠,讀書淵博;而且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,無所不能。他在朝廷裡做了七年的度支尚書,對於國家和政府的貢獻頗多。當時的人,因為他沒有一樣不知道;沒有一件不內行,所以大家都管他叫「杜武庫」。
  後來,他奉令調任鎮南大將軍,都督荊州軍事,乃建議朝廷向吳國進兵,誰知杜預從率領大軍出發,到與吳國短兵相接,僅僅只有十天的時間,他就接二連三佔領了長江上流的許多城市;跟著湘、沅兩水以南一帶的州郡,也都先後聞風投降。並且俘虜了吳軍都督孫歆以下文武官員二百餘人。氣勢之,氣焰之盛,真是所向無敵。
  可是這時卻有人說吳國是一個極強頑難以制的勁,絕不可能一子就把它打垮;而且那時候正值夏,河水氾濫,疾病流行,所以大多數的意見都認為應該到明年春天再行集中兵力攻伐吳國,較為妥當。但杜預卻堅定地說:
  「從前樂毅因于在洛西一戰,就進而併吞了張齊。現在我們昂士,火力旺盛,用這高樣旺盛的兵力去攻打吳國,就如同是破竹子,等劈破幾節之後,下面便都『迎刃而解』,不會有什麼礙事的地方了。」結果,杜預繼續領兵伐吳,勢如破竹,沒有多久,終於把吳國消滅了。
  後人因此,便根據這故事,將它引申為「迎刃而解」和「勢如破竹」兩句成語,前者是形容做事學習,十分容易,一舉手就可成功;後者喻行軍,作戰或其它事情長驅直入,極為順利迅速的意思。


文化課教材(高級):迎刃而解(成語故事)
作者: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

◇◇◇ ◇◇◇ ◇◇◇
「晉書」「杜預傳」:
【原文】

時眾軍會議,或曰:「百年之寇(1),未可盡克(2)。今向(3)暑,水潦(4)方降,疾疫將起,宜俟(5)來冬,更為大舉(6)。」預(7)曰:「昔樂毅(8)藉濟西一戰(9)以並(10)強齊,今兵威已振,譬如破竹(11),數節之後,皆迎刃而解,無復著手(12)處也。」遂指授(13)群帥,逕造(14)秣陵。所過城邑,莫不束手(15)。(《晉書·卷三四·杜預列傳》)

【批注】

(1)百年之寇:東吳自孫權立國至孫皓時,建國約有一百年,所以稱「百年之寇」。
(2)克:攻下、戰勝。
(3)向:接近、臨近。
(4)潦:音烙,雨多成災,即淹水。
(5)俟:音四,等待。
(6)大舉:大規模發兵。
(7)預:指西晉名將杜預。晉武帝任為鎮南大將軍,帶兵滅吳,後封為當陽縣侯。
(8)樂毅:戰國時代燕國名將。
(9)濟西一戰:指戰國時代,樂毅率五國軍隊攻打齊國,在濟水西岸大敗齊軍,樂毅趁機共攻下七十餘城。
(10)並:音並,通「並」,合併。
(11)破竹:劈開竹子。
(12)著手:動手、下手。
(13)指授:指點教授。
(14)徑造:直接向前攻打。徑,音敬,通「徑」,直接。
(15)束手:無計可施。

【故事闡述】

三國時代末期,蜀漢被滅亡後,只剩東吳偏安於江東。因此西晉武帝任杜預為「鎮南大將軍」,派遣他領軍攻打東吳。杜預率軍進擊戰況順利,短期內即攻下吳國多座城池,吳軍都督孫歆等多人被俘虜。於是眾軍官聚集商議往後的戰略,有的說:「吳國立國已有百年之久,無法在短時間就攻下。現在南方接近夏天正是雨季,河水易氾濫,天氣熱易流行疫病,這對行軍都是不利的。應該等到冬天,再大規模發兵進攻。」

杜預說:「從前樂毅憑藉著濟西之戰,而兼併了強大的齊國,現在我軍實力雄厚、士氣大振,就如同拿刀劈開竹子,上面幾節劈開了,順著刀勢往下劈就更容易了,而敵軍也就沒辦法再動手抵抗了。」於是晉武帝採納杜預的建議,指點教授眾帥,繼續直接進攻吳國。杜預率領的軍隊所到的城池,沒有不放棄抵抗而投降的,因此很快就把吳國消滅了。

「迎刃而解」這句成語就是從這裡引申而來,用來比喻事情容易解決。

【討論】

(1)杜預為什麼認為晉軍應該繼續進攻而不應該等到冬天?
(2)做事碰到困難時,你是放棄還是找出問題點去解決?你曾有過因為自己的不放棄,經過自己努力分析問題點後,而把問題輕易的解決的?請說說自己的經驗和大家分享。

【造句練習】

例:他對數學很有研究,再難解的數學題,他常常輕鬆的就迎刃而解了。
例:一件事情的癥結只要找出問題點,往往就會迎刃而解了。

【相似成語】

水到渠成;手到擒來;唾手可得;探囊取物

【課後時間】

成語接龍︰
迎刃而解→解( )歸田→田( )野老→老當( )壯→壯志凌( )

參考答案︰
迎刃而解→解(甲)歸田→田(夫)野老→老當(益)壯→壯志凌(雲 )
FROM: http://big5.zhengjian.org/articles/2008/3/14/51228.html

資料來源: http://big5.zhengjian.org/node/51228

頁庫存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