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音一式 | ㄔˋ ㄕˇ ㄅㄧˋ ㄓㄨㄥ |
---|---|
漢語拼音 | chì shǐ bì zhōng |
出處 | 清·曾國藩《戶部員外郎彭君墓表》:「凡綜理彭氏家政七十餘年,敕始毖終,內外秩秩。」 |
釋義 | 自始至終警飭謹慎。 |
[動]
1.告誡、命令。如:「申敕」。《漢書.卷六八.霍光傳》:「光敕左右:『謹宿衛,卒有物故自裁,令我負天下,有殺主名。』」
2.謹慎修持。通「飭」。《後漢書.卷五.孝安帝紀》:「能敕身率下。」
[名]
1.帝王的詔書。如:「詔敕」。《新唐書.卷三六.百官志一》:「凡上之逮下,其制有六:一曰制,二曰敕,三曰冊,天子用之。」
2.道士用在符咒上驅役鬼神的命令。如:「令咒燒敕」。
[動]
1.謹慎。如:「懲前毖後」。《書經.畢命》:「毖殷頑民,遷于洛邑。」唐.孔穎達.正義:「惟殷頑民,恐其叛亂,故徒於洛邑。」
2.辛勞。《書經.大誥》:「無毖于恤,不可不成。」唐.孔穎達.正義:「言無勞于征伐之憂也。」
[形]
泉水流動的樣子。《詩經.邶風.泉水》:「毖彼泉水,亦流于淇。」漢.鄭玄.箋:「泉水流而入淇。」《文選.左思.魏都賦》:「溫泉毖涌而自浪,華清蕩邪而難老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