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言巧語-教育部國語辭典公眾授權網《成語典》資料

編號 706
成語 花言巧語
注音 ㄏㄨㄚ ㄧㄢˊ ㄑㄧㄠˇ ㄩˇ
漢語拼音 huā yán qiǎo yǔ
釋義 形容虛假而動聽的言語。語出《朱子語類.卷二○.論語.學而篇》。△「甜言蜜語」
典源 《朱子語類.卷二○.論語.學而篇》或問「巧言令色,鮮矣仁」。曰:「只心在外,便是不仁也。不是別更有仁。」「巧言令色,鮮矣仁!」只爭一個為己、為人。且如「動容貌,正顏色」,是合當如此,何害於事。若做這模樣務以悅人,則不可。或以巧言為言不誠。曰:「據某1>所見,巧言即所謂花言巧語。如今世舉子1>弄筆端做文字者,便是。看做這般模樣時,其心還在腔子裡否?」〔注解〕(1)某:自稱語。此指朱熹(西元1130∼1200),字元晦,後改字仲晦,晚號晦翁,又號晦菴、紫陽。宋婺源人,僑寓建州。累官寶文閣待制,卒諡文,後世尊稱朱子或朱文公。其學以居敬窮理為主,集宋代理學之大成。(2)舉子:被薦舉應試的士子。
典故說明 《論語》裡曾記載孔子的一段話:「巧言令色,鮮矣仁!」意思是話說得很動聽,臉色裝得很和善,可是一點也不誠懇,這不是仁的表現。宋代理學家朱熹在與學生講解這段話時,解釋說:「做任何事都要有誠心,沒有誠心便是不仁。說話動聽、和顏悅色,本來就應該這樣,而且也不害事,但如果為了取悅別人而不誠心的話,那是不可以的。」「巧言」二字有人解釋為說話不誠懇,朱熹告訴學生說:「依我之見,巧言是指虛假好聽的話,今天有不少讀書人舞文弄墨,妙筆生花,但寫的盡是些言不及義的文章,就是所謂的巧言,也就是『花言巧語』。」朱熹用「花言巧語」來解釋《論語》裡的「巧言」二字,後來「花言巧語」就被用來形容虛假而動聽的言語。
書證 01.《朱子語類.卷二○.論語.學而篇》:「據某所見,巧言即所謂花言巧語。如今世舉子弄筆端做文字者,便是。」(源)02.宋.無名氏〈失調名.月到中秋偏瑩〉詞:「誰花言巧語、胡廝脛。我只道、爾是照人孤眠,惱殺人,舊都名業鏡。」03.元.關漢卿《魯齋郎》第三折:「誰聽你花言巧語,我這裡尋根拔樹。」04.元.馬致遠《黃粱夢》第二折:「是你辱門敗戶先自歪,做的來漏虀搭菜,把花言巧語枉鋪排。」05.明.無名氏《白兔記》第一六齣:「這是劉窮的骨血,過了三朝滿月,你把花言巧語,哄那小廝,抱在手中,把他撇在荷花池內淹死了,絕其後患。」06.《紅樓夢》第六九回:「休信那妒婦花言巧語,外作賢良,內藏奸狡。」
用法說明 【語義說明】形容虛假而動聽的言語。【使用類別】用在「言語動聽」的表述上。【例  句】<01>金光黨利用人性貪的弱點,花言巧語騙走許多人畢生的積蓄。<02>經過上次的教訓,她深刻地體認到花言巧語的男人是不可靠的。<03>父母親總是叮嚀女兒交男朋友要小心,不要被花言巧語給迷惑了。<04>只要朋友一問起為什麼結婚,她總是笑著說是被老公的花言巧語給騙的。<05>媽媽誤信了商人的花言巧語,買下一件兩仟元的上衣,結果才洗一次就縮水了。
近義 天花亂墜,巧言如簧,甜言蜜語
反義 由衷之言,肺腑之言,逆耳忠言
辨識 請參考『辨識706.html
參考語詞 巧語花言,花唇巧舌,巧舌花脣,花嘴花舌,巧言花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