斬草除根-教育部國語辭典公眾授權網《成語典》資料

編號 699
成語 斬草除根
注音 ㄓㄢˇ ㄘㄠˇ ㄔㄨˊ ㄍㄣ
漢語拼音 zhǎn cǎo chú gēn
釋義 將雜草連根拔除。比喻除去禍根,不留後患。語本《左傳.隱公六年》。△「除惡務盡」、「趕盡殺絕」
典源 《左傳.隱公六年》五月庚申,鄭伯侵陳,大獲。往歲,鄭伯請成于陳,陳侯不許。五父諫曰:「親仁善鄰,國之寶也。君其許鄭!」陳侯曰:「宋、衛實難,鄭何能為!」遂不許。君子曰:「善不可失,惡不可長,其陳桓公之謂乎!長惡不悛,從自及也,雖欲救之,其將能乎?《商書》曰:『惡之易也,如火之燎于原,不可鄉邇,其猶可撲滅!』周任1>有言曰:『為2>國家者,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,芟夷3>蘊崇4>之,絕其本根,勿使能殖5>,則善者信6>矣。』」〔注解〕(1)周任:周朝時賢能的大夫,生卒年不詳。(2)為:治理。(3)芟夷:割草。芟,音ㄕㄢ,除草。(4)蘊崇:積聚。(5)殖:生長。(6)信:通「伸」,伸展、發揚。
典故說明 據《左傳.隱公六年》載,春秋時,結鄰的陳、鄭二國時常發生爭端而彼此交惡。後來鄭國曾提出請求,希望能夠與陳國和平共處。當時,陳桓公弟五父認為廣結善緣是國家的重要施政方針,因此建議接受講和。但陳桓公卻認為宋、衛兩國才是難以對付的敵手,鄭國算不了什麼,就拒絕接受鄭國的講和。結果在陳桓公六年五月時,鄭國入侵陳國,陳國大敗,被擄去許多財物及俘虜。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,就是因為陳桓公沒有廣結善緣,讓惡因滋長蔓生而不知悔改,隨之而來的便是自取禍害。周朝大夫周任曾說:「治理國家的,看到惡人惡事,就要像農民剷除田裡的雜草一樣,直接將聚生的雜草連根拔起,不讓它有再生的機會,這樣除去惡的,善的才能發揚。後來「斬草除根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比喻除去禍根,不留後患。」
書證 01.《五代史平話.梁史.卷上》:「這個孩兒真個作怪!若不興吾宗,定是滅吾族。莫若傍今殺了,斬草除根,萌芽不發。」02.《三國演義》第二回:「何進聽罷,出謂眾官曰:『蹇碩設謀害我,可族滅其家。其餘不必妄加殘害。』袁紹曰:『若不斬草除根,必為喪身之本。』」03.《水滸傳》第二五回:「可知好里。這是『斬草除根,萌芽不發』。若是斬草不除根,春來萌芽再發。官人便去取些砒霜來,我自教娘子下手。」04.《醒世恆言.卷二九.盧太學詩酒傲王侯》:「一不做,二不休,若不斬草除根,恐有後患。」05.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八回:「再說,假如這時要留他一個,你未必不再受累,又費一番脣舌精神。所以纔斬草除根,不曾留得一個。」06.《三俠五義》第一回:「這日晚間正在傷心,只見本宮四面火起,秦鳳一見已知是郭槐之計,一來要斬草除根,二來是公報私仇。」
用法說明 【語義說明】比喻除去禍根,不留後患。【使用類別】用在「完全消滅」的表述上。【例  句】<01>這件事唯有澈底地斬草除根,才算治本。<02>這次攻擊一定要斬草除根,免得對方日後報復。<03>他心中的惰性若無斬草除根,自然難以奮發圖強。<04>賭博歪風嚴重影響社會治安,應該斬草除根,澈底禁止。<05>飆車族破壞了社會秩序,警方決定斬草除根,全面掃蕩。<06>為求長治久安,對於黑色勢力必要斬草除根,澈底瓦解。<07>吸毒惡習貽害終生,你應該有斬草除根的勇氣,澈底戒掉。<08>我們不能讓賭博風氣死灰復燃,所以必要使出鐵腕,斬草除根。<09>警方連日取締了許多的不良場所,務求斬草除根,杜絕罪惡的溫床。
近義 寸草不留,杜絕後患,除惡務盡,趕盡殺絕
反義 後患無窮,養虎遺患,養癰遺患
辨識 請參考『辨識699.html
參考語詞 去草絕根,翦草除根,除根翦草,剪草除根,刈草除根,剷草除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