後生可畏-教育部國語辭典公眾授權網《成語典》資料

編號 465
成語 後生可畏
注音 ㄏㄡˋ ㄕㄥ ㄎㄜˇ ㄨㄟˋ
漢語拼音 hòu shēng kě wèi
釋義 比喻年輕人的成就超越先輩,令人敬畏。語出《論語.子罕》。
典源 《論語.子罕》子曰:「後生可畏,焉1>知來者之不如今也?四十、五十而無聞2>焉,斯亦不足畏也已。」〔注解〕(1)焉:發問詞,怎麼。(2)聞:名望、成就。
典故說明 孔子是春秋的賢人,於魯國從政時,魯國大治。後因政治理念與國君不合,周遊列國十三年,卻未受到其他國君的重用。晚年返回魯國,致力於古代典籍的整理。孔子秉持「有教無類」的精神,開平民教育的先河,門下有弟子三千人。孔門後學記錄孔子應答弟子、時人以及弟子間的問答之語,而成《論語》一書,其中可見孔子思想的脈絡,以及他的治學方式。由於孔子一生在政治上未能施展抱負,所以他對門下弟子的期許極大。在〈子罕〉篇中,孔子便說:「不可以小看年輕人啊!我們怎麼知道他們將來的成就,不會超過我們這一輩呢?如果一個人到了四、五十歲,還沒有任何可以稱道的成就,那他也不會有什麼了不起的作為。」一方面表現出孔子對年輕人的無窮期待,一方面也是警惕和勉勵年長者,如果只會倚老賣老而不肯努力,就會被後生晚輩趕上。後來「後生可畏」演變為成語,用來比喻年輕人的成就超越先輩,令人敬畏。
書證 01.《論語.子罕》:「子曰:『後生可畏,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?』」(源)02.漢.袁康《越絕書.卷一五.篇敘外傳記》:「《詩》之〈伐柯〉,以己喻人;後生可畏,蓋不在年。」03.《三國志.卷二一.魏書.王衛二劉傅傳.王粲》裴松之注引三國魏.文帝〈又與吳質書〉:「今之存者,已不逮矣。後生可畏,來者難誣。」04.元.王子一《誤入桃源》第三折:「看不的喬所為,歹見識,刁天決地,早難道氣昂昂後生可畏。」05.《醒世恆言.卷二○.張廷秀逃生救父》:「張權正要開言,廷秀上前道:『自古道:後生可畏。年紀雖小,手段卻不小了。且試做了看,不要輕忽了人。』」06.明.無名氏《霞箋記》第四齣:「記得離騷,人前好擺搖,後生可畏,仲尼見我跑。」07.《紅樓夢》第八二回:「做一個人怎麼不望長進?你這回兒正是『後生可畏』的時候,『有聞』,『不足畏』全在你自己做去了。」
用法說明 【語義說明】比喻年輕人的成就超越先輩,令人敬畏。【使用類別】用在「超越前人」的表述上。【例  句】<01>他才國小生就勇奪了全國圍棋賽冠軍,令那些前輩們大嘆後生可畏!<02>沒想到他年紀輕輕的,做起事來竟然如此乾淨俐落,真是後生可畏。<03>他們這個小組雖是由年輕人組成,但是後生可畏,相信最具有發展潛力。<04>那個十來歲的小伙子,竟然在這次百米賽跑中破了全國紀錄,真是後生可畏啊!
近義 青出於藍
反義 乳臭未乾
辨識
參考語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