守株伺兔-教育部國語辭典公眾授權網《成語典》資料

編號 4610
成語 守株伺兔
注音 ㄕㄡˇ ㄓㄨ ㄙˋ ㄊㄨˋ
漢語拼音 shǒu zhū sì tù
釋義 義參「守株待兔」。見「守株待兔」條。
典源 此處所列為「守株待兔」之典源,提供參考。《韓非子.五蠹》……是以聖人不期脩古,不法常可,論世之事,因為之備。宋人1>有耕者,田中有株2>,兔走觸株3>,折頸而死。因釋其耒4>而守株,冀5>復得兔,兔不可復得,而身為宋國笑。今欲以先王之政,治當世之民,皆守株之類也。〔注解〕(1)宋:周朝分封殷遺族微子啟之地,在今河南省商邱縣南,後為齊所滅。(2)株:樹幹。(3)兔走觸株:兔子慌忙奔跑而撞樹。走,跑。觸,撞。(4)釋其耒:扔下耕具。釋,放下。耒,用手推耕的木製農具,形狀似犁。(5)冀:希望。
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「守株待兔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戰國時代的思想家韓非子,闡述君王治理人民要合時宜,來建立適當的政策與設施。不可一味地遵循古法,認為古代聖人的政策就是好的,而不管適不適合當前社會。他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道理:宋國有個農夫,有天在耕作時,看見一隻兔子跑過來。那隻兔子可能太驚慌了,沒注意前方,就撞上一棵樹,把脖子撞斷死了,農夫便不勞而獲地得到那隻兔子。他想以後如果都可以這樣得到兔子,就不需要再辛苦耕作了。於是扔掉手中的耕具,天天守在樹旁等兔子送上門來。結果從此以後再也沒得到任何一隻兔子,反而讓自己成為全宋國的笑柄。所以,用舊法來治理國家,就像這個守兔之人,根本會徒勞無功。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「守株待兔」,用來比喻拘泥守成,也用來比喻妄想不勞而獲,或等著目標自己送上門來。
書證 01.《後漢書.卷五九.張衡列傳》:「世易俗異,事埶舛殊,不能通其變,而一度以揆之,斯契船而求劍,守株而伺兔也。」
用法說明
近義
反義
辨識
參考語詞 守株待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