止渴思梅-教育部國語辭典公眾授權網《成語典》資料

編號 4027
成語 止渴思梅
注音 ㄓˇ ㄎㄜˇ ㄙ ㄇㄟˊ
漢語拼音 zhǐ kě sī méi
釋義 義參「望梅止渴」。見「望梅止渴」條。
典源 此處所列為「望梅止渴」之典源,提供參考。南朝宋.劉義慶《世說新語.假譎》魏武1>行役2>,失汲道3>,軍皆渴,乃令曰:「前有大梅4>林,饒子5>,甘酸,可以解渴。」士卒聞之,口皆出水,乘此得及前源。〔注解〕(1)魏武:魏武帝曹操(西元155∼220),字孟德,小字阿瞞,東漢沛國譙人。雄才大略,多權詐,能作詩文。起兵追擊黃巾賊,討伐董卓,漸次剪削諸雄,自封為丞相,官拜大將軍,爵號魏公,後死於洛陽。子曹丕篡漢,追諡武帝,廟號太祖。(2)行役:行軍。(3)失汲道:迷失取水之路,指找不到水源取水。(4)梅:性耐寒,葉卵形,早春開花,花瓣五片,色紅或白。果實味酸,可食。(5)饒子:多子,指梅樹上結了很多果實。
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「望梅止渴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東漢末年,曹操帶領著大軍要去討伐張繡,走到半路,因為天氣十分炎熱,又找不到水源,身上揹著沉重行囊的士兵個個都又渴又累。此時足智多謀的曹操,心生一計,就對士兵們說:「弟兄們,前面不遠的地方有一大片的梅林,結滿了又酸又甜的果實,可以生津解渴。」士兵們聽到之後,每個人腦中都想起梅子那酸中帶著甘甜的味道,嘴裡不由自主的生出津液,精神為之一振,不再感到口渴。曹操藉此終於找到水源,解除部隊沒水喝的窘境。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「望梅止渴」,用來比喻以空想來安慰自己。
書證 01.元.關漢卿《調風月》第三折:「到三更四更,便似止渴思梅,充飢畫餅。」
用法說明
近義
反義
辨識
參考語詞 望梅止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