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和隨聲-教育部國語辭典公眾授權網《成語典》資料

編號 3761
成語 附和隨聲
注音 ㄈㄨˋ ㄏㄜˋ ㄙㄨㄟˊ ㄕㄥ
漢語拼音 fù hè suí shēng
釋義 義參「隨聲附和」。見「隨聲附和」條。
典源 此處所列為「隨聲附和」之典源,提供參考。#漢.劉歆〈移讓太常博士〉(據《文選.卷四三.書下》引)1>往者綴學之士,不思廢絕之闕,苟因陋就寡,分文析字,煩言碎辭,學者罷老,且不能究其一藝,信口說而背傳記,是末師而非往古。至於國家將有大事,若立辟雍封禪巡狩之儀,則幽冥而莫知其原。猶欲保殘守缺2>,挾恐見破3>之私意,而亡4>從善服義之公心。或懷疾妒5>,不考情實6>,雷同7>相從,隨聲是非,抑此三學,以《尚書》為不備,謂左氏不傳《春秋》,豈不哀哉!〔注解〕(1)典故或見於漢.應劭《風俗通義.卷二.正失》。(2)保殘守缺:固守舊有的事物或思想,而不知改進變通。(3)見破:看出。(4)亡:音ㄨˊ,沒有,同「無」。(5)疾妒:同嫉妒。(6)情實:真相。(7)雷同:雷發聲時,無物不回應。此指表現的行為和別人相同,即附和別人說法。〔參考資料〕漢.應劭《風俗通義.卷二.正失》世之毀譽,莫能得實,審形者少,隨聲者多,或至以無為有。故曰:「堯、舜不勝其善,桀、紂不勝其惡。」
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「隨聲附和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「隨聲附和」的意思就是自己沒有主見,只迎合他人的意見。隨聲,就是跟著別人的聲音。漢代劉歆〈移讓太常博士〉:「或懷疾妒,不考實情,雷同相從,隨聲是非。」這裡的「雷同相從,隨聲是非」就是別人說什麼,跟著他說,不考究真相,可見原本「隨聲」已有「附和」的意思。另外應劭的《風俗通義.卷二.正失》:「審形者少,隨聲者多。」意思也是說考竟實情的人少,隨聲唱和者多。後來「隨聲」之後,加上「附和」就成為「隨聲附和」的成語。出現這句成語的文獻如宋.魏了翁〈直前奏六未喻及邪正二論〉:「人至於忠忱體國,真實任事,則圖惟國事之濟,言慮所終,事惟其是,而豈肯隨聲附和,以僥倖萬一乎!」
書證 01.清.顧復《平生壯觀》卷九:「既知借名之改作,亦附和隨聲,後有慧眼,其謂我何,不可以不辨。」
用法說明
近義
反義
辨識
參考語詞 隨聲附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