暴天物-教育部國語辭典公眾授權網《成語典》資料

編號 3682
成語 暴天物
注音 ㄅㄠˋ ㄊㄧㄢ ㄨˋ
漢語拼音 bào tiān wù
釋義 義參「暴殄天物」。見「暴殄天物」條。
典源 此處所列為「暴殄天物」之典源,提供參考。《書經.武成》(武)王若曰:「嗚乎!群后!……我文考文王,克成厥勳,誕膺天命,以撫方夏。大邦畏其力,小邦懷其德。惟九年,大統未集,予小子其承厥志,底商之罪,告于皇天后土,所過名山大川,曰:『惟有道曾孫周王發1>,將有大正2>于商3>。今商王受4>無道,暴殄天物5>,害虐烝6>民,為天下逋逃7>主,萃淵藪8>予小子既獲仁人,敢祇承上帝,以遏亂略。……』」〔注解〕(1)周王發:指周武王。姓姬名發,文王之子,生卒年不詳。因商紂暴虐無道,乃率領諸侯伐商,大戰於牧野,敗紂而代有天下,都鎬京。在位十九年崩,諡曰武。(2)正:通「征」,討伐。(3)商:商朝。約當西元前十六世紀至前十一世紀,為商湯滅夏後所建立的國家。建都亳(今河南省商丘縣),經多次遷移,盤庚時都於殷(今河南省安陽小屯村),故又稱為殷,或殷商。傳至紂,被周武王所滅。商朝的農業、手工業、文字都相當發達。青銅器和甲骨文在世界文化史中,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。(4)受:即商王「紂」。商紂,商朝最後一任君王。名辛,為帝乙的兒子,史稱為「紂王」。曾平定東夷,使中原文化逐漸傳播到長江、淮河流域,奠定中國統一的規模。雖材力過人,然拒諫飾非、耽於酒色、暴斂重刑,遂導致民怨四起。周武王東伐至盟津,諸侯叛商者八百;戰於牧野,紂軍敗,自焚於鹿臺。(5)暴殄天物:暴殄,不愛惜、任意糟蹋。天物,鳥獸草木等自然界生物。殄,音ㄊ|ㄢˇ。(6)烝民:眾民、百姓。(7)逋逃:逃亡的罪人。逋,音ㄅㄨ。(8)淵藪:比喻人或物聚集的地方。淵,魚所居之處。藪,音ㄙㄡˇ,獸所聚之處。
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「暴殄天物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商朝末年,紂王帝辛對內統治手段殘暴,對外連年征戰用兵,導致商朝政治腐敗、社會動蕩。而當時商的西方屬國周,在位者為武王姬發,他任用賢士呂尚、周公等,國勢非常強盛,於是起兵伐紂。《書經.武成》篇記載了武王在征討商紂前,祭告天地的一段話,他說:「我周王姬發將征伐商,因為今日的商君紂暴虐無道,任意蹧蹋鳥獸草木等自然界生物,又殘害苛虐百姓。不但使自己成為逃亡罪犯的頭領,更使商朝城邑成了罪犯集中躲藏的巢窟。我獲得了志士仁人的協助,所以敢敬奉天意,前去遏制禍亂。」最後商周決戰於牧野,紂王慘敗,自焚而死,商朝滅亡。《書經》原文中的「暴殄天物」,原指紂王任意糟蹋自然界的生物,後來演變為成語,用來比喻糟蹋物力,不知珍惜。
書證 01.宋.陳造〈識村翁語〉詩:「兩翁妄食壽弗延,當念無功暴天物。」
用法說明
近義
反義
辨識
參考語詞 暴殄天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