暴虎馮河-教育部國語辭典公眾授權網《成語典》資料

編號 361
成語 暴虎馮河
注音 ㄅㄠˋ ㄏㄨˇ ㄆㄧㄥˊ ㄏㄜˊ
漢語拼音 bào hǔ píng hé
釋義 暴,徒手搏鬥。馮,徒步渡河。「暴虎馮河」指不用武器,空手與虎搏鬥;不靠舟船,徒步渡河。#語本《詩經.小雅.小旻》。後用「暴虎馮河」比喻人做事有勇而無謀。△「如履薄冰」、「如臨深淵」、「戰戰兢兢」、「臨深履薄」
典源 #《詩經.小雅.小旻》1>國雖靡止,或聖或否。民雖靡膴,或哲或謀,或肅或艾。如彼泉流,無淪胥以敗。不敢暴虎2>,不敢馮河3>。人知其一4>,莫知其他5>。戰戰兢兢6>,如臨深淵7>,如履薄冰8>。〔注解〕(1)典故或見於《論語.述而》。(2)暴虎:明知與虎鬥要靠器械,卻示其勇而不用。暴,音ㄅㄠˋ,徒手搏鬥。(3)馮河:明知渡河須藉舟船,卻示其勇而不用。馮,音ㄆ|ㄥˊ,徒步渡河。(4)一:指「暴虎馮河」之事為非。(5)其他:指小人邪辟之謀,禍國殃民。(6)戰戰兢兢:形容戒慎恐懼的樣子。見「戰戰兢兢」。(7)如臨深淵:好像走到深水潭的邊上。比喻行事十分小心謹慎。深淵,比喻危險的地方。見「如臨深淵」。(8)如履薄冰:好像走在薄冰上。比喻處事極為謹慎小心。履,踐踏、踩。見「如履薄冰」。〔參考資料〕《論語.述而》子謂顏淵曰:「用之則行,舍之則藏,唯我與爾有是夫!」子路曰:「子行三軍則誰與?」子曰:「暴虎馮河,死而無悔者,吾不與也。必也臨事而懼,好謀而成者也。」
典故說明 「暴虎馮河」當是一句早在先秦就已流行的成語,在《易經.泰卦》的爻辭就有「馮河」的說法,在《詩經.鄭風.大叔于田》也見到「暴虎」。而在《詩經.小雅.小旻》和《論語.述而》中更見到「暴虎」和「馮河」的連用。「暴虎」是指徒手與虎鬥。和凶猛的老虎搏鬥,本應借用器械,現在為顯現自己的勇猛,所以丟開器械徒手而上。要渡過大河,本來應借舟船而渡,如今為表現自己的厲害,所以丟開舟船,直接涉水而過。暴虎者,很容易被虎所傷;馮河者,很容易被水所溺。這都是愚勇的行為,也是危險的行為。所以《詩經.小雅.小旻》說「不敢暴虎,不敢馮河」,表示知道危險。知道危險還要去做,那是有勇無謀的愚蠢行為,所以《論語.述而》篇中,子路在孔子面前表示自己能領三軍,勇往直前,子路是孔門弟子中性情最衝動的人,因此孔子機會教育說他像暴虎馮河,死而無悔的人,孔子欣賞的是能「臨事懂得戒慎,想出最妥善因應辦法」的人。從這裡知道「暴虎馮虎」一語早在先秦時代即已流行,用來比喻人做事有勇無謀。
書證 01.《論語.述而》:「暴虎馮河,死而無悔者,吾不與也。」 02.《後漢書.卷二九.申屠剛鮑永郅惲列傳.郅惲》:「昔文王不敢槃于游田,以萬人惟憂。而陛下遠獵山林,夜以繼晝,其如社稷宗廟何?暴虎馮河,未至之戒,誠小臣所竊憂也。」03.三國魏.嵇康〈明膽論〉:「如盜跖竄身于虎吻,穿窬先首于溝瀆,而暴虎馮河,愚敢之類,則能有之。」04.《三國志.卷三五.蜀書.諸葛亮傳》裴松之注:「凡為刺客,皆暴虎馮河,死而無悔者也。」05.北周.庾信〈擬連珠〉四四首之三六:「蓋聞勢之所歸,威之所假,必能繫風捕影,暴虎馮河。是以輕則鴻毛沉水,重則磐石陵波。」06.元.關漢卿《魯齋郎》第四折:「俺張孔目怎還肯緣木求魚?魯齋郎他可敢暴虎馮河?」07.清.俞樾《春在堂隨筆》卷三:「故攘外必先自強,而自強在於刑政修、人才盛。二者苟備,則九世之讎可復,一旅之甲可興。非貿貿然暴虎馮河、撫劍疾視者,所可與議也。」
用法說明 【語義說明】比喻人有勇而無謀。貶義。【使用類別】用在「魯莽不智」的表述上。【例  句】<01>憑一時的衝動做事,無異是暴虎馮河!<02>他那種暴虎馮河的蠻幹作風,難成大事。<03>這種事就是要仔細琢磨,暴虎馮河怎麼成?<04>警方辦案,事先都須經仔細部署,不許你暴虎馮河,貿然行事。<05>經驗告訴我們:單憑暴虎馮河之勇,通常是成事不足,敗事有餘。<06>你這完全是暴虎馮河,憑你一個人的力量,怎麼打得贏那些地痞流氓?<07>我原以為他只會暴虎馮河、橫衝猛撞,今日方知他是小事糊塗,大事精明。
近義 有勇無謀,勇而無謀
反義 智勇雙全,臨事而懼
辨識
參考語詞 憑河暴虎,馮河暴虎,暴虎憑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