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號 |
3578 |
成語 |
按軍不動 |
注音 |
ㄢˋ ㄐㄩㄣ ㄅㄨˋ ㄉㄨㄥˋ (變) ㄢˋ ㄐㄩㄣ ㄅㄨˊ ㄉㄨㄥˋ |
漢語拼音 |
àn jūn bù dòng(變)àn jūn bú dòng |
釋義 |
義參「按兵不動」。見「按兵不動」條。 |
典源 |
此處所列為「按兵不動」之典源,提供參考。#《荀子.王制》1>具具而王,具具而霸,具具而存,具具而亡。用萬乘之國者,威彊之所以立也,名聲之所以美也,敵人之所以屈也,國之所以安危臧否也,制與在此,亡乎人。……誠以其國為王者之所,亦王;以其國為危殆滅亡之所,亦危殆滅亡。殷2>之日,案3>以中立無有所偏而為縱橫之事4>,偃然5>案兵6>無動,以觀夫暴國之相卒7>也。案平政教,審節奏,砥礪百姓,為是之日,而兵剸天下勁矣。案然修仁義,伉隆高,正法則,選賢良,養百姓,為是之日,而名聲剸天下之美矣。權者重之,兵者勁之,名聲者美之。夫堯、舜者,一天下也,不能加毫末於是矣。〔注解〕(1)典故或見於《呂氏春秋.恃君覽.召類》。(2)殷:富足、富裕。(3)案:同「安」,語助詞。(4)縱橫之事:合縱與連橫的事情。比喻外交之事。(5)偃然:停止、平息的樣子。偃,音|ㄢˇ。(6)案兵:亦作「按兵」,止兵不動。(7)相卒:相抵觸、相對抗。〔參考資料〕《呂氏春秋.恃君覽.召類》趙簡子將襲衛,使史默往睹之,期以一月,六月而後反。趙簡子曰:「何其久也?」史默曰:「謀利而得害,猶弗察也。今蘧伯玉為相,史鰌佐焉,孔子為客,子貢使令於君前,甚聽。《易》曰:『渙其群,元吉。』渙者,賢也;群者,眾也;元者,吉之始也;渙其群元吉者,其佐多賢也。」趙簡子按兵而不動。凡謀者疑也,疑則從義斷事。從義斷事則謀不虧,謀不虧則名實從之。 |
典故說明 |
此處所列為「按兵不動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荀子,名況,戰國時趙人。學說本於孔子,主張禮治而倡性惡之說。在〈王制〉篇中,主要闡述成就聖王的制度、管理天下的方法,以及導致國家興亡的緣由,以供君王作為借鏡。典源節錄的這一段,荀子主張:國家富足強盛時,要採取中立的態度,不要為了合縱連橫這類的外交事宜而有所偏私,並停止軍事行動,在一旁等候觀看那些殘暴不仁的國家彼此爭鬥即可。後來「按兵不動」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,用來形容暫時不採取行動。 |
書證 |
01.宋.蘇軾〈張文定公墓志銘〉:「公即料簡將士,聲言出塞,實按軍不動。」 |
用法說明 |
|
近義 |
|
反義 |
|
辨識 |
|
參考語詞 |
按兵不動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