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關休戚-教育部國語辭典公眾授權網《成語典》資料

編號 3504
成語 相關休戚
注音 ㄒㄧㄤ ㄍㄨㄢ ㄒㄧㄡ ㄑㄧ
漢語拼音 xiāng guān xiū qī
釋義 義參「休戚相關」。見「休戚相關」條。
典源 此處所列為「休戚相關」之典源,提供參考。《國語.周語下》晉孫談之子周1>適周,事單襄公,立無跛2>,視無還3>,聽無聳4>,言無遠;言敬必及天,言忠必及意,言信必及身,言仁必及人,言義必及利,言智必及事,言勇必及制5>,言教必及辯6>,言孝必及神,言惠必及和,言讓必及敵;晉國有憂未嘗不戚,有慶未嘗不怡。襄公有疾,召頃公而告之,曰:「必善晉周,將得晉國。其行也文,能文則得天地。天地所胙,小而後國。……為晉休戚7>,不背本也。被文相德,非國何取8>!」〔注解〕(1)周:孫周(西元前586∼前558),晉襄公之曾孫,孫談之子,即晉悼公。欒書等弒厲公,迎之於周。公立,修功業,施德惠,多次與楚國爭奪鄭,而楚國不敢與之相爭。使魏絳和戎,戎人親附。十四年,使六卿會合諸侯伐秦,深入秦地,渡涇至棫林,因將帥不和而退。後晉國復霸。在位十五年卒,諡悼。(2)跛:音ㄅ|ˋ,偏任。(3)還:音ㄏㄨㄢˊ,反復。此指眼睛轉動反復。(4)聳:驚駭、驚動。(5)制:法度、規定。(6)辯:通「辨」,分別、判別。(7)休戚:喜與憂。(8)非國何取:指可以打敗任何一個國家。
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「休戚相關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《國語.周語下》曾提到一段故事:孫周是晉襄公的曾孫,因為受到在位的晉厲公排擠,而避難到周王室,擔任單襄公的家臣。他當時雖然年紀輕,但卻為人忠厚,做事合於義理,即使遠走他鄉,對於晉國的一切仍然非常關心。聽到晉國有不好的消息,總是跟著感到悲傷;而聽到晉國有可喜的事情,心情也會跟著感到高興。單襄公看得出來孫周是個才德兼備的青年,前途光明無限,因此在病重的時候,叮嚀兒子單頃公說:「要好好善待晉國的公子,因為他雖然身處異鄉,但卻非常關心晉國的一切,不忘其本,自覺與晉國的榮辱安危互相關聯。現在的晉厲公是個昏君,將來孫周一定會回國去接任國君,繼承王位,所以你一定要好好對待他。」後來,晉國發生叛亂,厲公被殺,孫周果然被迎回晉國,即位為晉悼公。後來「休戚相關」這句成語,當就從這裡的原文「為晉休戚,不背本也」演變而出,形容彼此間的關係密切,利害一致。
書證 01.清.金埴《不下帶編》卷三:「夫人子於親,相關休戚。后有疾痛,而杲求分痛,真孝子之用心也。」
用法說明
近義
反義
辨識
參考語詞 休戚相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