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號 |
3059 |
成語 |
和衷協濟 |
注音 |
ㄏㄜˊ ㄓㄨㄥ ㄒㄧㄝˊ ㄐㄧˋ |
漢語拼音 |
hé zhōng xié jì |
釋義 |
義參「和衷共濟」。見「和衷共濟」條。 |
典源 |
此處所列為「和衷共濟」之典源,提供參考。1、「和衷」:《書經.皋陶謨》天敘有典,敕我五典五惇哉!天秩有禮,自我五禮有庸哉!同寅1>協恭,和衷2>哉!天命有德,五服五章哉!天討有罪,五刑五用哉!〔注解〕(1)同寅:同僚,共事的官吏。寅,音|ㄣˊ。(2)和衷:同心。2、「共濟」:《國語.魯語下》諸侯伐秦,及涇莫濟。晉叔向見叔孫穆子曰:「諸侯謂秦不恭而討之,及涇而止,於秦何益?」穆子曰:「豹之業,及〈匏有苦葉〉矣,不知其他。」叔向退,召舟虞與司馬,曰:「夫苦匏1>不材於人2>,共3>濟4>而已。魯叔孫賦〈匏有苦葉〉,必將涉矣。具舟除隧,不共有法。」是行也,魯人以莒人先濟,諸侯從之。〔注解〕(1)苦匏:一種有苦味的葫蘆,不能食用,晒乾後可在渡水時繫於腰間作為浮囊。匏,音ㄆㄠˊ。(2)不材於人:不可食用。材,通「裁」,處置、安排。此處指苦匏不可食用,對人類而言,沒有什麼用處。(3)共:音ㄍㄨㄥ,通「供」,供給。(4)濟:渡河。 |
典故說明 |
此處所列為「和衷共濟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「和衷共濟」係由「和衷」及「共濟」二語組合而成。「和衷」一語出自《書經.皋陶謨》,內容記載皋陶(|ㄠˊ)和禹對於以德治國的一段對話。其中「同寅協恭,和衷哉」這句話,大意是:同僚之間要能恭敬的相互協助,同心和善相處啊!「共濟」則出自《國語.魯語下》,根據記載春秋時晉國為了報仇,號召諸侯出兵攻打秦國,途中經過涇水,沒有軍隊肯先渡河。於是晉大夫叔向就去請教魯大夫叔孫豹(諡號穆子)該怎麼辦?叔孫豹回答說他只知道吟誦《詩經.匏有苦葉》,不懂其他的事。得到提示的叔向告退後,立即召來掌管船隻和軍務的官員,說:「苦匏不可食用,只能拿來當作渡河的浮囊。而叔孫豹說他吟誦〈匏有苦葉〉,一定打算要渡河了。你們要儘快做好渡河的準備。」後來這兩個典源被合用成「和衷共濟」,用來比喻彼此同心共渡難關。 |
書證 |
01.明.海瑞《海瑞集.上編.淳安知縣時期.縣丞參評》:「官以縣丞名,蓋謂一縣事,宜與知縣和衷協濟。」 |
用法說明 |
|
近義 |
|
反義 |
|
辨識 |
|
參考語詞 |
和衷共濟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