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懷叵測-教育部國語辭典公眾授權網《成語典》資料

編號 1701
成語 心懷叵測
注音 ㄒㄧㄣ ㄏㄨㄞˊ ㄆㄛˇ ㄘㄜˋ
漢語拼音 xīn huái pǒ cè
釋義 義參「居心叵測」。見「居心叵測」條。
典源 此處所列為「居心叵測」之典源,提供參考。1、「居心」:《三國志.卷五九.吳書.吳主五子傳》評曰:「孫登1>居心所存2>,足為茂美之德3>。慮、和並有好善之姿,規自砥礪,或短命早終,或不得其死,哀哉!霸以庶干適,奮不遵軌度,固取危亡之道也。然奮之誅夷,橫遇飛禍矣。」〔注解〕(1)孫登:西元209∼241,三國吳人,孫權之長子,有才德。權為吳主時,立為皇太子,但早卒,諡宣太子。(2)居心所存:存心所在。(3)茂美之德:盛美的德行。2、「叵測」:《新唐書.卷二○○.儒學列傳下.尹愔》尹愔,秦州天水人。父思貞,字季弱。明《春秋》,擢高第。嘗受學於國子博士1>王道珪,稱之曰:「吾門人多矣,尹子叵測2>也。」以親喪哀毀。除喪,不仕。左右史張說、尹元凱薦為國子大成,每釋奠,講辨三教,聽者皆得所未聞。遷四門助教,撰《諸經義樞》、《續史記》皆未就。夢天官、麟臺交辟,寤而會親族敘訣,二日卒,年四十。〔注解〕(1)國子博士:職官名。在國家最高學府裡講學的教授。(2)叵測:難以預料、不可測。叵,音ㄆㄛˇ,不可。
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「居心叵測」之典故說明,提供參考。「居心叵測」係由「居心」及「叵測」二語組合而成。「居心」見於《三國志.卷五九.吳書.吳主五子傳》。三國時的孫登是吳主孫權的長子,年少時便顯露才德。貴為太子的他,為人十分親和,對待部屬像對待朋友一般,出外狩獵時盡可能的不擾民,不踐踏農人作物。另外,他事母至孝,親生母親贈予的衣物,必定沐浴後才恭敬地穿上。但可惜在他三十三歲那年,就因病過世了。晉朝陳壽替孫登立傳,並評論說:「孫登居心所存,足為茂美之德。」也就是說從孫登這個人的存心,就知他足以發揮出盛美的德行。「叵測」則見於《新唐書.卷二○○.儒學列傳下.尹愔》。唐朝人尹愔天資聰敏,他的老師王道珪曾經說:「我這麼多學生裡,就尹生的反應最難預料。」尹愔的父母過世後,他因為過份哀痛而不願為官,後來被推薦到國子監講學,每講論儒、佛、道三教的學說,都是聽者前所未聞的。可惜他四十歲就死了。「叵測」一語,即見於王道珪所說的「尹子叵測也」。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「居心叵測」,轉而帶有貶義,用來比喻心存險詐,難以預測。
書證 01.《三國演義》第五七回:「曹操心懷叵測,叔父若往,恐遭其害。」02.《醒世恆言.卷二四.隋煬帝逸遊召譴》:「卻有第二子晉王廣,……卻只是心懷叵測,陰賊刻深,好鉤索人情深淺,又能為矯情忍詬之事。」
用法說明
近義
反義
辨識
參考語詞 居心叵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