編號 |
1131 |
成語 |
彈丸之地 |
注音 |
ㄉㄢˋ ㄨㄢˊ ㄓ ㄉㄧˋ |
漢語拼音 |
dàn wán zhī dì |
釋義 |
像彈丸一樣大小的地方。比喻狹小的地方。語出《戰國策.趙策三》。 |
典源 |
《戰國策.趙策三》秦攻趙於長平,大破之,引兵而歸。因使人索六城於趙而講。趙計未定。樓緩新從秦來,……王又以虞卿之言告樓緩。樓緩曰:「虞卿1>能盡知秦2>力之所至乎?誠知秦力之不至3>,此彈丸之地,猶不予也,令秦來年復攻王,得無割其內而媾4>乎?」王曰:「誠聽子割矣,子能必來年秦之不復攻我乎?」樓緩對曰:「此非臣之所敢任也。昔者三晉之交於秦,相善也。今秦釋韓、魏而獨攻王,王之所以事秦必不如韓、魏也。今臣為足下解負親之攻,啟關通敝,齊交韓、魏。至來年而王獨不取於秦,王之所以事秦者,必在韓、魏之後也。此非臣之所敢任也。」〔注解〕(1)虞卿:或作虞慶、吳慶。戰國時人,生卒年不詳。因遊說趙孝成王,封為趙上卿,故號虞卿。主張以趙為主,聯合他國合縱抗秦。(2)秦:秦朝,西元前248∼前207。戰國時,秦滅六國,統一天下,建都咸陽,實行中央集權。因秦始皇專制獨裁,二世皇帝殘暴統治,致使六國遺民紛紛起兵抗暴,後為劉邦所滅。(3)誠知秦力之不至句:鮑彪本作「誠不知秦力之所至」;黃丕烈案:《史記》、《新序》作「誠知秦力之所不至」。至,及、到達。(4)媾:音ㄍㄡˋ,議和、講和。 |
典故說明 |
戰國時,在一次秦國攻打趙國的戰役中,攻下了趙國的長平城,並且派人向趙國要求割讓六城,才能議和。趙王拿不定主意,正巧身為秦臣的趙人樓緩從秦國前來,於是趙王與他商量對策,決定割六城給秦國。趙臣虞卿聽到這個消息,極力勸說趙王千萬不可割讓六城,因為秦國傾全力來攻趙,必然力倦將歸,而且以秦國的野心,即使現今得到了六城,將來還是會再來侵犯。趙王將虞卿所言告知樓緩,樓緩說:「虞卿以為秦兵已倦,哪裡知道秦的兵力何止如此!即使知道此次秦兵確已疲累,但連這六城如此狹小,都不願意割讓,致使秦國再來侵犯,豈不是要割讓內屬要地而議和嗎?」趙王再次將樓緩所言告知虞卿,虞卿再從各方面為趙王解說其利害關係,最後終於說服趙王,不將六城割讓給秦國。後來「彈丸之地」被用來比喻狹小的地方。 |
書證 |
01.《戰國策.趙策三》:「虞卿能盡知秦力之所至乎?誠知秦力之不至,此彈丸之地,猶不予也,令秦來年復攻王,得無割其內而媾乎?」(源)02.漢.劉向《新序.卷九.善謀》:「虞卿能量秦力之所至乎?誠知秦力之所不進,此彈丸之地不予,令秦來年復攻於王,王得無割其內而構乎?」03.《舊唐書.卷一一一.高適列傳》:「奈何以險阻彈丸之地,而困於全蜀太平之人哉?」04.《三國演義》第七六回:「東吳兵精將勇;且荊州九郡,俱已屬彼,止有麥城,乃彈丸之地。」05.《封神演義》第八六回:「此去朝歌不過數百里,一河之隔,四面八方,天下諸侯雲集,諒你區區彈丸之地,投鞭可實,何敢拒吾師哉!」06.《醒世恆言.卷一九.白玉孃忍苦成夫》:「止有八閩全省,未經兵火。然亦彈丸之地,料難抵敵。」 |
用法說明 |
【語義說明】比喻狹小的地方。【使用類別】用在「地域狹小」的表述上。【例 句】<01>這裡雖是個彈丸之地,人口之多卻是十分驚人。<02>國家領土當然寸土必爭,縱是彈丸之地,也要死守。<03>這個彈丸之地,居然住了這麼多人,實在太過擁擠了。<04>這兒雖然只是一塊彈丸之地,卻是兵家必爭的戰略據點。<05>像這樣的彈丸之地,一個月的租金居然要七千元,未免太貴了吧! |
近義 |
一隅之地,方寸之地,立錐之地,蕞爾之地 |
反義 |
|
辨識 |
|
參考語詞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