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日可待-教育部國語辭典公眾授權網《成語典》資料

編號 1028
成語 指日可待
注音 ㄓˇ ㄖˋ ㄎㄜˇ ㄉㄞˋ
漢語拼音 zhǐ rì kě dài
釋義 指日,可以指出日期,比喻不久之後。「指日可待」指願望或期盼不久即將實現。#語出宋.司馬光〈乞開言路狀〉。△「計日而待」
典源 #宋.司馬光〈乞開言路狀〉(據《溫國文正司馬文集》卷四七引)1>右臣昨在京師,伏蒙太皇太后不以臣愚疏無取,遣使訪以得失,豈惟微臣有千載一遇之幸,中外聞之,踊躍相慶,以為言路2>將開,下情得以上通,太平之期,指日可待也。〔注解〕(1)典故或見於宋.曾肇〈論內批直付有司〉。(2)言路:向朝廷進言的途徑。〔參考資料〕宋.曾肇〈論內批直付有司〉(據《宋文鑑》卷六一引)臣伏見陛下即位以來,更張政事,除民疾苦,開廣言路,收拔淹滯。每一令之出,內外無不驩呼相慶,以至。未明求衣,辨色臨朝,躬親聽斷,夙夜不懈。推今日欲治之心,為之不巳,太平之功,指日可待。
典故說明 「指日」,為指算日期的意思。一件事情可以指出日期,等待其來臨,表示這件事情的完成,已經為期不遠。司馬光(西元1019∼1086字君實),宋陝州夏縣涑水鄉人。哲宗初,入朝為相,罷王安石新法,恢復舊制。卒贈溫國公,諡文正,世稱為「涑水先生」。司馬光認為,朝廷應該廣開言路,讓上位者能夠得知下位者的心聲,這樣一來,國家才能長治久安。他曾經上書論說當時士大夫的人品頹弊,每以苟合偷安為明智之舉,而不願正言直諫。又上書論皇帝用人,應該重視諫諍之臣,並以他們做為自己的耳目。司馬光本以為自己會因此受到責難,不料太皇太后非但沒有怪罪他,還派遺使者向他請教當今朝政得失。因此司馬光感到十分欣慰,認為進諫之路已經開啟,如此一來,天下太平之日不久即將到來。後來「指日可待」被用來形容願望或期盼不久即將實現。
書證 01.宋.司馬光〈乞開言路狀〉:「以為言路將開,下情得以上通,太平之期,指日可待也。」(源)02.宋.曾肇〈論內批直付有司〉:「推今日欲治之心,為之不巳,太平之功,指日可待。 」03.宋.袁燮〈輪對紹興十一年高宗料敵劄子〉:「金人之勢益蹙,其亡指日可待。」04.《精忠岳傳》第三一回:「是以我主上神佑,泥馬渡江,正位金陵,用賢任才,中興指日可待。」
用法說明 【語義說明】形容願望或期盼不久即將實現。【使用類別】用在「必定成功」的表述上。【例  句】<01>只要我們再接再厲,那麼成功便指日可待了。<02>他的康復情形良好,回到工作崗位的時刻指日可待。<03>人類的科技發展日行千里,實現太空旅行的夢想指日可待。<04>只要人人能遵守秩序,警察也能澈底取締違規,交通情況的改善指日可待。<05>這項工程的計畫周詳,機具精進,工程人員的素質更是超乎水準,相信在大家的努力與合作下,完成建設是指日可待的。
近義 計日而待,為期不遠
反義 遙遙無期
辨識
參考語詞 指日可俟,指日可期,指日而致,指日而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