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故事 成語智慧王 分類成語

三十而立

注音一式ㄙㄢ ㄕˊ ㄦˊ ㄌㄧˋ
漢語拼音sān shí ér lì
出處【原文】
子曰:「吾十有(1)五而志於學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(2),五十而知天命(3),六十而耳順,七十而從心所欲,不逾矩(4)。」 (《論語•為政第二》)

【註釋】
(1)有:同「又」。
(2)惑:迷惑。
(3)天命:指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。
(4)逾矩:逾,越過,超越;矩,法度。

【譯文】
孔子說:「我十五歲立志學習,三十歲能夠自立,四十歲時不被外界的表面的現象所迷惑,五十歲時懂得了什麼是天命,六十歲時能夠聽得進去並能正確對待不同的意見,七十歲能達到隨心所欲而不超越法度。」
FROM:http://big5.zhengjian.org/ 正見網
釋義指人在三十歲前後有所成就。

【講授】
孔子自述了自己的一生,這是隨著年齡的增長,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過程。

少年時學道,志在此而不厭;青年時能自立於此道,立於道而不移;壯年時心智清明不迷不惑;知天命者已窮盡其理;耳順之人所聞皆通;心欲所為不逾矩則已在道中。孔子告訴我們,人生修養要達到某種境界,並非一朝一夕所成,要循序漸進,要窮盡一生。孔子還告訴我們,道德修養的提升是將思想、行為都同化於道的過程,最後才能完全溶於道中。
FROM:http://big5.zhengjian.org/ 正見網
相似詞而立之年
萌典 教育百科

補充說明

出處

○子曰:「吾十有五而志於學,

古者十五而入大學。心之所之謂之志。此所謂學,即大學之道也。志乎此,則念念在此而為之不厭矣。

三十而立,

有以自立,則守之固而無所事志矣。

四十而不惑,

於事物之所當然,皆無所疑,則知之明而無所事守矣。

五十而知天命,

天命,即天道之流行而賦於物者,乃事物所以當然之故也。知此則知極其精,而不惑又不足言矣。

六十而耳順,

聲入心通,無所違逆,知之之至,不思而得也。

七十而從心所欲,不踰矩。」

從,如字。○從,隨也。矩,法度之器,所以為方者也。隨其心之所欲,而自不過於法度,安而行之,不勉而中也。○程子曰:「孔子生而知之也,言亦由學而至,所以勉進後人也。立,能自立於斯道也。不惑,則無所疑矣。知天命,窮理盡性也。耳順,所聞皆通也。從心所欲,不踰矩,則不勉而中矣。」又曰:「孔子自言其進德之序如此者,聖人未必然,但為學者立法,使之盈科而後進,成章而後達耳。」胡氏曰:「聖人之教亦多術,然其要使人不失其本心而已。欲得此心者,惟志乎聖人所示之學,循其序而進焉。至於一疵不存、萬理明盡之後,則其日用之間,本心瑩然,隨所意欲,莫非至理。蓋心即體,欲即用,體即道,用即義,聲為律而身為度矣。」又曰:「聖人言此,一以示學者當優游涵泳,不可躐等而進;二以示學者當日就月將,不可半途而廢也。」愚謂聖人生知安行,固無積累之漸,然其心未嘗自謂已至此也。是其日用之間,必有獨覺其進而人不及知者。故因其近似以自名,欲學者以是為則而自勉,非心實自聖而姑為是退託也。後凡言謙辭之屬,意皆放此。
FROM:http://www.chineseclassic.com/13jing/4books/LeungYu/LeungYu02.htm

釋義

「三十而立」立什麼?

  神仙派成員房友曾經對我說過,三十歲的時候要認真反思一下過去走過的路,爭取有一個新局面。
  三十歲,對于中國人而言具有很重要的意義。之所以重要,是因為孔子曾經說過:三十而立。既然是「立」,那當然與不"立"之前有天壤之別。因此可以說,三十歲是人生的一個重要分界點。
  現在的問題是,三十而立要「立"什麼?
  中國有句成語:成家立業。于是,許多人想當然地把三十而立的「立」想成了「立業」。三十歲的時候有了事業,就叫立業。
  為什麼是三十歲立業,而不是三十五歲或者其他年齡,孔子沒有告訴我們。我想,大概這是孔子給人們制定的一個奮鬥目標吧。
  我關心的問題是:孔子說的三十而立是我們所理解的立業嗎?如果是立業,那麼衡量立業的標準是什麼?是確定了事業目標就算立業了,還是必須要有所成就才算立業。如果說確定了事業目標就算立業,那麼對事業目標的高低是否要有衡量。如果說要有所成就才算立業,那麼衡量成就高低的標準又是什麼?有了份工作算立業嗎?還是必須達到什麼地位或者必須掙了多少錢才算立業?
  看來,把三十而立的「立」按照現代的價值觀理解為「立業」,我們將會遇到很多有關標準方面的難題。
  孔子的時代是個簡單的時代,如果按照當時的價值觀標準來衡量「立業\",那麼能夠獨立有一份家業大概就算是立業了。
  問題是這是孔子說的「三十而立」的全部含義嗎?如果說是,那麼這種\"立業\"的標準對現代人而言又有多少指導意義呢?我想,孔子說的"三十而立"應該包括兩方面的內容:「立業」與「立人」。
  對于現代人而言,由于價值觀的多元化,立業的標準已經越來越難以統一。因此,追求三十而立的「立業」目標已沒有太多實際的意義。
  在這種情況下,三十而立「立人」的目標意義就凸顯出來。
  何謂「立人」?

  「立人」就是要有獨立的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,獨立的人格,獨立的知識結構。概言之,要形成自己的心智模式。

  因此,「立人」就是「立心」,心不立,人便無從立。「心」就是人的「心智模式」。有了什麼樣的心智模式,就有了什麼樣的認識世界的態度和行為,不同的人生態度和行為決定了人有不同的人生表現和結果。
  三十歲的時候,如果能夠確立一個好的心智模式,那麼即便還未獲得比較好的社會地位,還未賺得比較多的財富,但是仍然可以說這個人已經「立」住了,他的前途將是光明的。反之,三十歲的時候,一個人如果還沒有確立一個好的心智模式,那麼也許他由于某種原因現在獲得了比較好的社會地位或者財富,但是仍然不能說這個人已經「立」住了,他現在的一切因為沒有「心」做支撐,所以很難守住,極有可能就成為過眼雲煙。

  三十而立。快到三十歲的時候,看看自己是否有了屬于自己的思維,是否有了可以支持自己長遠發展的心智模式,是三十而立應該追求的目標。

FROM:http://www.cqxfzn.com/bbs/ShowPost.asp?ThreadID=5

正見 文化課教材(高級):三十而立
http://epochtimes.com/b5/7/4/21/n1686182.ht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