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故事 成語智慧王 分類成語

三綱五常

注音一式ㄙㄢ ㄍㄤ ㄨˇ ㄔㄤˊ
漢語拼音sān gāng wǔ cháng
出處《白虎通‧三綱六紀》:「三綱者,何謂也?謂君臣、父子、夫婦也。」漢‧王充《論衡‧問孔》:「五常之道,仁、義、智、信也。」
釋義三綱:指君為臣綱,父為子綱,夫為妻綱;五常:指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。封建禮教提倡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規範。
例句先生九經皆通,無書不讀,豈不曉~之理?(元‧賈仲名《蕭淑蘭》第二折)
萌典 教育百科

補充說明

出處

  泛指封建社會提倡的主要道德規範。

  據《大學•衍義》記載,「三綱」之說,始見于漢代班固撰《白虎通•三綱六紀》。班固云:「三綱者,何謂也?君臣、父子、夫婦也。」唐代孔穎達《禮緯•含文素》為「三綱」作出詳解,孔云:「三綱謂君為臣綱,父為子綱,夫為妻綱。」綱,綱維、法度,此處引申為應該而必須服從的法權。

  「五常」,初指五種倫常道德。《書•泰誓下》記述:「今商王受,狎辱五常。」孔穎達疏:「五常即五典,謂父義、母慈、兄友、弟恭、子孝,五者人之常行。」

  本典中的「五常」指漢代儒家董仲舒著《賢良策•一》中所言:「夫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五常之道,王者所當修飭(chì)也。」

  唐代柳宗元《時令論下》有言:「聖人之為教,立中道以示於後,曰仁、曰義、曰禮、曰智、曰信,謂之五常,言可以常行之也。」

  (洪 林)
FROM: http://data.book.hexun.com/chapter-379-5-3.s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