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音一式 | ㄍㄨㄟˇ ㄩˋ ㄐㄧˋ ㄌㄧㄤˇ |
---|---|
漢語拼音 | guǐ yù jì liǎng |
出處 | 《詩經‧小雅‧何人斯》:「為鬼為蜮,則不可得。」 |
釋義 | 鬼蜮:陰險害人之物;伎倆:花招,手段。比喻用心險惡,暗中傷人的卑劣手段。 |
例句 | 這般胥役棍徒,但知鶩利,不知畏法,逞其鬼蜮之伎倆,則法令亦有時而窮。(清‧彭養鷗《黑籍冤魂》第四回) |
[名]
1.傳說中一種會害人的水中毒蟲,形狀似鱉,能含沙射人。《抱朴子.內篇.登涉》:「又有短狐,一名蜮,一名射工,一名射影,其實水蟲也。……如聞人聲,緣口中物如角弩,以氣為矢,則因水而射人,中人身者,即發瘡,中影者亦病。」唐.白居易〈寄元九〉詩:「山無殺草霜,水有含沙蜮。」也稱為「短狐」。
2.一種食苗葉的害蟲。《呂氏春秋.士容論.任地》:「大草不生,又無螟蜮。」漢.高誘.注:「食葉曰蜮。」
[形]
兩個。如:「哥倆好」、「小夫妻倆」。《老殘遊記.第一五回》:「叫他們姐兒倆打開蓋捲睡當中,好不好?」
參見「伎倆」條。
伎倆
1.技能、本領。《舊唐書.卷一九○.文苑傳下.司空圖傳》:「伎倆雖多性靈惡,賴是長教閑處著。」唐.貫休〈戰城南〉詩二首之一:「邯鄲少年輩,個個有伎倆。」
2.欺騙人的手段或花招。元.劉時中〈端正好.眾生靈遭磨障套.倘秀才〉曲:「吞象心腸歹伎倆,穀中添秕屑,米內插粗糠,怎指望他兒孫久長?」《醒世恆言.卷七.錢秀才錯占鳳凰儔》:「弄假成真,以非為是,都是你弄出這個伎倆!」
[名]
1.技藝、才能。通「技」。《書經.秦誓》:「如有一介臣斷斷猗,無他伎,其心休休焉,其如有容。」《新唐書.卷一四一.衛伯玉傳》:「少習武伎。」
2.古代稱以歌舞娛樂賓客為業的女子。唐.劉禹錫〈蜀先主廟〉詩:「淒涼蜀故妓,來舞魏宮前。」也作「妓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