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音一式 | ㄈㄥ ㄒㄧㄥˊ ㄘㄠˇ ㄧㄢˇ |
---|---|
漢語拼音 | fēng xíng cǎo yǎn |
出處 | 《論語‧顏淵》季康子問政於孔子曰:「如殺無道,以就有道,何如?」孔子對曰:「子為政,焉用殺?子欲善,而民善矣。君子之德風,小人之德草。草上之風,必偃。」 (在上位者的德政好比是風,老百姓的德行好比是草,風加諸於草上,草必定會隨風仆倒。) 焉,於虔反。○為政者,民所視效,何以殺為?欲善則民善矣。上,一作尚,加也。偃,仆也。○尹氏曰:「殺之為言,豈為人上之語哉?以身教者從,以言教者訟,而況於殺乎?」 |
釋義 | 偃:倒伏。風一吹草就倒下。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。 |
例句 | 世俗日淺,小小舉措已足以震動一世,使秘書得展其所為,於今日斷可以風行草偃。(宋‧陳亮《又癸卯秋書》) |
[動]
1.仰臥。《詩經.小雅.北山》:「或息偃在床,或不巳于行。」《文選.謝靈運.遊南亭詩》:「逝將候秋水,息景偃舊崖。」
2.仆倒、倒伏。《書經.金縢》:「天大雷電以風,禾盡偃。」《儀禮.鄉射禮》:「東面偃旌,興而俟。」
3.覆蓋。如:「偃蓋」。唐.張喬〈尋桃源〉詩:「水垂青靄斷,松偃綠蘿低。」
4.停止、平息。《書經.武成》:「王來自商至于豐,乃偃武修文。」唐.杜甫〈寄題江外草堂〉詩:「干戈未偃息,安得酣歌眠。」
[名]
1.堤防。《周禮.天官.䱷人》:「䱷人掌以時䱷為梁。」鄭玄注引鄭司農云:「梁,水偃也。」
2.姓。如晉代有偃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