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音一式 | ㄊㄨㄣˊ ㄐㄩㄝˊ ㄈㄡˇ ㄙㄞ |
---|---|
漢語拼音 | zhūn jué pǐ sè |
出處 | 宋·曾鞏 《寄歐陽舍人書》 :「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,而先生顯之。則世之魁閎豪傑不世出之士,其誰不願進於門?」 |
釋義 | 指顛連困厄。比喻生活非常艱苦。 |
例句 | 就讓我們一步步去感受吧!也許有~之苦,若能心寬體闊,泰然而充滿智慧地應對進退,何知黍谷不生春意?★《我心目中的美》 |
[動]
1.顛仆、跌倒。《淮南子.精神》:「形勞而不休則蹶,精用而不已則竭。」《元史.卷一 九四.忠義傳二.喜同傳》:「喜同突圍將自拔,賊橫刺其馬,馬蹶,喜同鞭馬躍而 起,手斬刺馬者。」
2.快跑、快走。《國語.越語下》:「臣聞從時者,猶救火追亡人也,蹶而趨之,唯恐弗及。」
3.失敗、挫敗。如:「一蹶不振」。《荀子.成相》:「主之孽,讒人達,賢能遁逃,國乃蹶。」
4.踏、蹈。《文選.揚雄.羽獵賦》:「蹶松柏,掌蒺藜。」唐.李白〈大鵬賦〉:「爾乃蹶厚地,摩太清,亙層霄,突重溟。」
[副]
急速、突然而起。《莊子.在宥》:「廣成子蹶然而起。」《南史.卷一四.宋宗室及諸王傳下.文帝諸子傳》:「鑠既歸義最晚,常懷憂懼,每於眠中蹶起坐,與人語亦多謬僻。」
[動]
踢。漢.王充《論衡.論死》:「使舒手而擊,舉足而蹶。」《紅樓夢.第六五回》:「原來二馬同槽,不能相容,互相蹶踶起來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