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故事 成語智慧王 分類成語

壽陵失步

注音一式ㄕㄡˋ ㄌㄧㄥˊ ㄕ ㄅㄨˋ
漢語拼音shòu líng shī bù
同義詞壽陵餘子 壽陵匍匐
出處戰國時,有一燕國人到趙國都城邯鄲,見趙國人走路姿勢很美,就跟著學。結果非但沒學好,連自己原來的走法也忘掉了,遂爬著回去。典出莊子˙秋水。
《莊子·秋水》:「且子獨不聞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?未得國能,又失其故行矣,直匍匐而歸耳。」 學行,學走路。
南朝梁˙劉勰˙文心雕龍˙雜文:「杜篤、賈逵之曹,劉珍、潘勖之輩,欲穿明珠,多貫魚目。可謂壽陵匍匐,非復邯鄲之步。」
釋義比喻倣傚不成,反而喪失了固有技能。
壽陵餘子:
壽陵,燕國的鄉邑名。餘子,未成年男子。形容模仿別人不成,反而忘了自己原先會的。與「學步邯鄲」義同。
例句你這樣一味模仿別人,小心成了「壽陵餘子」,反而什麼都不會了。
相似詞邯鄲學步
萌典 教育百科
	壽陵匍匐	壽陵失步

難字註解

ㄈㄨˊ 萌典 國際電腦漢字及異體字知識庫

參見「匍匐」條。
1.手足伏地爬行。《莊子.秋水》:「不聞夫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與?未得國能,又失其故行矣!直匍匐而歸耳。」明.馬中錫《中山狼傳》:「先生伏質就地,匍匐北進。」也作「匍伏」、「蒲伏」、「蒲服」。
2.比喻急遽、盡力。《詩經.邶風.谷風》:「凡民有喪,匍匐救之。」《文選.劉琨.答盧諶詩》:「裹糧攜弱,匍匐星奔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