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音一式 | ㄍㄠ ㄌㄧㄤˊ ㄗˇ ㄉㄧˋ |
---|---|
漢語拼音 | gāo liáng zǐ dì |
同義詞 | 膏梁子弟 膏粱之子 |
出處 | 唐·顏師古《敘》:「若夫縉紳秀彥、膏粱子弟,謂之鄙俚,恥於窺涉,遂使博聞之說,廢而弗明。」 《資治通鑒‧齊紀‧明帝建武三年》:「未審上古以來,張官列位,為膏梁子弟乎?為致治乎?」 |
釋義 | 膏粱:肥肉和細糧,指美味佳餚。富貴人家過慣享樂生活的子弟。 指養尊處優的富家子弟。 舊時指官僚、地主、有錢人家的子弟。 |
例句 | 今人稱富貴家子弟曰膏粱子弟,言但知飽食,不諳他務也。★清·虞兆湰《天香樓偶得·膏粱》 這些膏梁子弟整天只知吃喝玩樂,毫無作為。 |
相似詞 | 紈褲子弟,千金之子,五陵年少,公子王孫,綺襦紈褲,世家子弟,金枝玉葉,花花公子,公子哥兒,游閑公子,烏衣子弟,紈褲膏梁,貴游子弟 |
[名]
1.肥肉、油脂。如:「焚膏繼晷」。《金史.卷六六.始祖以下諸子傳.宗室傳.摑保傳》:「摑保洞腹見膏,恐昭祖知之,乃然薪取膏以為炙。」
2.濃稠的糊狀物。如:「牙膏」、「藥膏」、「枇杷膏」。
3.比喻恩澤。《孟子.離婁下》:「今也為臣諫則不行,言則不聽,膏澤不下於民。」
4.古代稱心臟與橫膈膜間的部位。如:「病入膏肓」。《左傳.成公十年》:「居肓之上,膏之下。」晉.杜預.注:「心下為膏。」
[形]
美好的。如:「膏田沃野」。《禮記.禮運》:「故天降膏露,地出醴泉。」
[動]
1.潤滑、潤澤。《詩經.曹風.下泉》:「芃芃黍苗,陰雨膏之。」唐.韓愈〈送李愿歸盤谷序〉:「膏吾車兮秣吾馬,從子於盤兮終吾身以徜徉。」
2.蘸、沾。如:「膏筆」、「膏墨」。元.馮惟敏《不伏老.第一折》:「題紙散下來了,俺子索磨的墨濃,膏的筆飽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