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音一式 | ㄧ ㄧㄢˊ ㄧˇ ㄅㄧˋ ㄓ |
---|---|
漢語拼音 | yī yán yǐ bì zhī |
同義詞 | 一言蔽之 一言以蔽 |
出處 | 論語‧為政:「詩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:『思無邪。』」 宋書˙卷九十五˙索虜傳:「因此而推勝負,殆可以一言蔽之。」 歧路燈˙第三回:「只是教幼學之法,慢不得,急不得,鬆不得,緊不得,一言以蔽之曰難而已。」 清·方苞《書淮陰列傳後》:「其擊楚破代,亦約舉其成功,至定三秦則以一言蔽之,而其事反散見於他傳。」 宋·洪邁《容齋續筆》第12卷:「詩著靡他之誓,百代可知;禮垂不嫁之文,一言以蔽。」 |
釋義 | 蔽:遮,引伸為概括。用一句話來概括。 用來表示概括性的結論,或總結上文。 |
例句 | 老師講的這些話,一言以蔽之,就是讓我們端正學習態度,刻苦學習。 他這種諂媚逢迎的態度,一言以蔽之,其目的無非是想往上爬。 |
用法 | 作謂語、分句;指用一句話來概括 |
相似詞 | 總而言之,概而言之 |
相反詞 | 一言難盡 |
[動]
1.遮蓋、擋住。如:「衣不蔽體」、「浮雲蔽白日」。《楚辭.屈原.九歌.國殤》:「旌蔽日兮敵若雲,矢交墜兮士爭先。」《晉書.卷九四.隱逸傳.陶潛傳》:「環堵蕭然,不蔽風日。」
2.遮掩、保護。如:「掩蔽」、「蔽護」。《史記.卷七.項羽本紀》:「項伯亦拔劍起 舞,常以身翼蔽沛公,莊不得擊。」
3.受阻隔、欺騙。如:「蔽塞」、「蒙蔽」。《楚辭.屈原.卜居》:「竭知盡忠,而蔽鄣於讒。」《戰國策.齊策一》:「宮婦左右,莫不私王,朝廷之臣,莫不畏王,四境之內,莫不有求於王,由此觀之,王之蔽甚矣!」
4.總括。《論語.為政》:「詩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:『思無邪』。」
[名]
障礙、毛病。《論語.陽貨》:「子曰:『由也,女聞六言六蔽矣乎?』」《隋書.卷三二.經籍志一》:「譊譊成俗,而不知變,此學者之蔽也。」
[名]
古時車廂旁邊的帘子。《周禮.春官.巾車》:「木車蒲蔽,犬䄙尾櫜疏飾小服皆疏。」
[動]
擦拭。通「拂」。《史記.卷八十六.刺客傳.荊軻傳》:「太子逢迎,卻行為導,跪而蔽席。」
出處
用一句話來概括。
源於《論語•為政》:「子曰:『《詩》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『思無邪』。」
《詩》,即現在人們常說的《詩經》,古代只稱作《詩》,漢武帝以後才加一「經」字,叫做《詩經》。與《書》(即《尚書》)、《易》(即《易經》)、《禮》(即《禮記》)、《春秋》(即《左傳》)合稱「五經」。今天見到的《詩經》,篇目共三百十一,六篇有題無內容,實存三百零五篇。
引文的大意是,孔子說:「三百首詩,用一句話來概括它的內容,就是『思無邪』。」思,助詞,無義。
《詩•魯頌•(jiōng)》是《詩經》中唯一的通篇詠馬的作品,結尾是「思無邪,思馬斯(cú)。」意思是,這馬沒有邪念,盡力地往前跑。以此類推,孔子說的「思無邪」便是「沒有邪念」的意思。
(王成綱)
FROM: http://data.book.hexun.com/chapter-379-3-4.s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