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音一式 | ㄩˊ ㄔㄨㄢ ㄆㄧˊ ㄉㄨˋ |
---|---|
漢語拼音 | yú chuān pí dù |
出處 | 《公羊傳‧宣公十二年》:「古者杅不穿,皮不蠹,則不出於四方。」 |
釋義 | 杅:飲水器。比喻事先充分準備,謀定而後行動。 |
[名]
1.盛漿湯的器具。《儀禮.既夕禮》:「兩敦,兩杅,盤匜。」漢.鄭玄.注:「此皆常用之器也。杅,盛湯漿。」《後漢書.卷五二.崔駰傳》:「遠察近覽,俯仰有則,銘諸几杖,刻諸盤杅。」
2.沐浴用的器具。《禮記.玉藻》:「出杅,履蒯席,連用湯。」漢.鄭玄.注:「杅,浴器也。」唐.孔穎達.正義:「杅,浴之盆也。」
[名]
1.蛀蟲。《說文解字.䖵部》「蠹」字.清.段玉裁.注:「在木中食木者也。」如:「木蠹」。唐.李賀〈堂堂〉詩:「十年粉蠹生畫梁,飢蟲不食堆碎黃。」
2.從中敗損或侵耗財物的人。《左傳.襄公二十七年》:「兵民之殘也,財用之蠹。」《商君書.修權》:「秩官之吏,隱下以漁百姓,此民之蠹也。」
[動]
蛀爛、腐蝕。《呂氏春秋.季春紀.季春》:「因智而明之,流水不腐,戶樞不蠹,動也。」唐.韓愈〈雜詩〉:「豈殊蠹書蟲,生死文字間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