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音一式 | ㄌㄤˊ ㄊㄨㄣ ㄏㄨˇ ㄧㄢˋ |
---|---|
漢語拼音 | láng tūn hǔ yàn |
同義詞 | 狼吞虎嚥 虎咽狼吞 狼飧虎嚥 狼餐虎嚥 狼吞虎噬 狼吞虎餐 |
出處 | 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卷三:「十人自來吃酒,主人安排些雞、豚、牛、羊肉來做下酒。須臾之間,狼饗虎嚥,算來吃勾有六七十斤的肉,傾盡了六七壇的酒。」 西遊記第六十二回:「你看八戒放開食嗓,真個是虎咽狼吞,將一席果菜之類,吃得罄盡。」 明·吳承恩《西遊記》第五十二回:「〔行者〕迎著裡面燈光,仔細觀看。只見那大小群妖,一個個狼餐虎嚥,正都吃東西哩。」 明·無名氏《鳴鳳記·二相爭朝》:「你辟私門,賄賂行,半朝臣,皆從順。你狼吞虎噬傷殘了萬民百姓,害得那有功臣百事無成。」 清·彭養鷗《黑籍冤魂》第23回:「他們把飯煮熟,菜燒好,聚在一起,就在村前打麥場上,狼吞虎餐的吃。」 |
釋義 | 咽,同「嚥」,吞的意思。全句是說像虎狼餓了很久以後,猛吞猛吃的樣子。比喻吃相很難看。 又作「狼吞虎嚥」。好像狼和老虎一樣吃東西。形容人吃東西時又急又快。 狼飧虎嚥:飧:熟食,飯食。形容吃東西又猛又急。亦作「狼餐虎嚥」。 狼吞虎噬:像狼虎那樣吞食咬嚼。比喻極為貪婪殘忍。 |
例句 | 節食了三天,一看到滿桌菜肴,她再也忍不住的「虎咽狼吞」起來。 在大家一陣「狼吞虎咽」之後,桌上的食物已經被吃光了。 走了這半日,肚中饑餓,狼吞虎嚥吃了一回。(清‧陳忱《水滸後傳》第五回) 見他們一個個蹲在地下,吃了個狼飧虎嚥,溝滿壕平。(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十四回 老軍道:「忒過分了!」父子二人正在饑餒之時,拿起飯來,狼餐虎嚥,盡情一飽。★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恆言》第十卷 自此以入,司牧之官,必能掃除一切苛政……去害馬以馴良,泯雀角鼠牙之釁,絕~之端,不驚不擾,民得寬然,各盡地方。《花月痕》第五十回 |
用法 | 聯合式;作謂語、狀語、定語; |
相似詞 | 風捲殘雲 |
相反詞 | 細嚼慢嚥 |
[動]
1.咬、吃。如:「吞噬」。《左傳.哀公十二年》:「國狗之瘈,無不噬也。」唐.柳宗元〈三戒.黔之驢〉:「他日,驢一鳴,虎大駭遠遁,以為且噬己也,甚恐。」
2.侵吞、侵占。唐.狄仁傑〈檄告西楚霸王文〉:「自祖龍御宇,橫噬諸侯。」
[名]
1.晚飯。《孟子.滕文公上》:「賢者與民並耕而食,饔飧而治。」漢.趙岐.注:「朝曰饔,夕曰飧。」
2.煮熟的飯菜。如:「誰知盤中飧,粒粒皆辛苦。」
3.便飯。《儀禮.聘禮》:「宰夫朝服設飧。」漢.鄭玄.注:「食不備禮曰飧。」
[動]
以水泡飯。《禮記.玉藻》:「君未覆手,不敢飧。」唐.孔穎達.正義:「飧謂用飲澆飯於器中也。」